最近有几个关于丰田的新闻,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丰田汽车公司决定将向其竞争对手共享其动力系统技术,希望此举能够促进其销量以及加速整个行业向低排放量车型发展。甚至对于看家的混动技术未来也将考虑向其竞争对手出售其动力系统模型,包括引擎,变速器以及其它相关零部件。
对于其他汽车企业来说,与别人合作共享技术是司空见惯,可对于丰田来说,这是第一回。
态度决定一切作为老牌日资企业,丰田给我的感觉是极具日本特色的,谨慎而保守,让我联想到日本人无处不在的“隐私”文化。丰田喜欢有自己的“生态圈”,不与其他企业共享技术。同时丰田极具“直觉”。对于一些潜在的东西看得很重。当年吉利就因为在广告中使用了“丰田动力”这一称呼,就被丰田告上法庭,并且连着最早的“美日”商标也一起被丰田描述为“抄袭”了丰田的“牛头”。要知道吉利使用丰田的发动机可是花钱买的,丰田自己卖的。官司打得不了了之。后来吉利自己的发动机用了十几年,现在的车也还用“MR”代号上目录。其实丰田一不是想罚吉利那几个钱,二也知道吉利的品牌影响不到自己,更多的就是一个“态度”——我的就是我的,你们不能沾。
丰田的保守由此可见一斑。与同时代的三菱完全相反,三菱整车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基本上是处于消失的边缘。但三菱却通过向中国自主品牌出售动力总成间接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救星”。直到现在,东安三菱的4G63再加上了增压后还堂而煌之后装在陆风X7这种“高级A货”上。虽然三菱汽车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但三菱在中国赚的钱不一定比丰田少多少。
自主品牌的老熟人三菱发动机
打破僵局提到丰田向其他企业出售配套动力,对这个消息回应最多的就是“成本因素”。对此我不以为然。丰田的赚钱水平是很高的,并且被“罚款”这类事丰田这几年没有过。所以丰田手里不差钱。但是丰田还是从行业主导者的眼光,看到了汽车界发展的大局。
世界前几名的汽车企业里,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大众旗下还有斯柯达帮着分散压力,现代-起亚是一家子。相对的丰田就显得比较孤独了。丰田除了雷克萨斯这种豪华品牌外,再没有其他能叫得响的合作者。而保守的习惯也积累了丰田公司整个产业链的风险。因丰田而生,因丰田而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丰田最需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打破竞争对手的联手围攻做一个准备。把更多有实力的“对手”间接的和自己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对丰田来说是双赢的结果。所以丰田公司现在嘴上说向其他企业出售核心技术,只是一个“礼貌的套话”。不代表丰田会向所有企业出售技术。那些根本不在丰田“想合作”企业名单中的企业,丰田还是会抱以日本式的保守。
分久必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合作
丰田选中了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不过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还很弱,而丰田虽然在中国达到了百万的规模,离前面的大众通用还相当遥远。所以,丰田很可能会在中国选一个“代理人”。既不用设立全新的品牌,又可以通过培植这个“代理人”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类似于通用对五菱的那种技术投资。丰田已经放出风去要为其他企业配套了,那么谁成为中国的第一家合作者?也是个很有份量的看点。
汽
车
行
业
发
展
与
研
究
把脉行业动向
还原真实情况
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