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奔向撒哈拉摩洛哥旅行笔记一

————写在前面————

远方不止有色彩。

这篇游记纪念第一次独行非洲,写给非洲重色彩艺术的发源地,摩洛哥。

我常常在想,召唤我回到一个地方的,到底是那里的景,还是那里的人?

▲飞机上的阿特拉斯雪山从第一眼就震撼了我

▲在蓝色的国度里体验异国风情

▲在红城马拉喀什的大街小巷里迷失

▲在撒哈拉的星空下和柏柏尔人彻夜不眠讲述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在清晨四点的天空下一个人爬起来看撒哈拉沉睡的胴体

▲在千年古城菲斯穿着汉服跳舞,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时的耀眼火花

▲在蓝城舍夫沙万的大雨里一个人提着行李箱无处可去

后来我想,大概是因为景,我来到这里。

然后是因为人,我回到这里。

后来摩洛哥免签了,但我没能够再次回去。可是总是觉得会再去的。

*1前记·被搁置的撒哈拉*

去摩洛的想法,去年11月就萌芽了。那个时候已经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西班牙,再一路南下,就可以去到心心念念的撒哈拉了。而去撒哈拉最安全的途径,就是从摩洛哥进入。

那个时候对摩洛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因为对它一无所知,所以便也无所期待。第一次对这个名字有感知还是在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的时候。后来对它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它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再上来,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了。

▲摩洛哥的丹吉尔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坐船可到达,再上去就是西班牙了

十一月的时候刚好得知学校的Erasmus(一个欧洲的大学生联盟,经常组织各种学生活动)有去摩洛哥旅行的活动,于是便马上去报名。开始研究起这个我没有一丁点概念的国家来。

可研究之后发现他们的路线并不是我喜欢的,我最想去的地方竟然都不在行程里,多少有些失望。

后来又有朋友推荐了sharingGalicia的组织,那几天也有去摩洛哥的旅行,于是便又马不停蹄地跑去问。比起来他们的行程会好一些,但是我要自己解决签证问题。打了好多旅游公司,说我一个人,不给办,SharingGalicia的人说帮我办,但打电话给大使馆,说是要等三个月才能拿下来。

又是着急又是失望,可是又没办法,他们的行程跟不上,本打算一个人去,可最后还是由于各种问题放弃了,撒哈拉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但是那个寒假我还是飞去了非洲,西班牙在非洲的飞地——加纳利群岛,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冬天。

▲在加纳利做义工的时候和大家一起跨年

冬天过去了,在加那利群岛认识了一位导演,她说让我跟她四月份的时候一起去撒哈拉,我们一起去拍一部三毛的纪录片。于是又开始了一场漫长的与签证的斗争。

准备了好多的材料,可是摩洛哥大使馆却一直拖延,不断地让提交各种材料,根本没有要放我们去撒哈拉的意思。毕竟现在的西撒哈拉还处于一团混乱的状态,各种可能会与政治挂钩的活动,都不会得到允许。而我们要去的阿尤恩,就处于那一区域。

接到电话说改变计划,阿尤恩被放弃的时候,我哗地一下就趴在床上大哭起来,像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子一样不听话地乱哭。天知道我们为这次的撒哈拉之行准备了多久。

好在家里的姑娘们劝我赶快改变计划,于是又把之前的签证申请材料重新提交至大使馆,不让我去拍,我就自己去玩。

买机票时已经太晚了,买不到便宜的同行飞机票,路线又不尽相同,所以便买了提前一天的机票,去了。约好在马拉喀什汇合,可是那样的话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就会被错过,而我最想去的地方可能就得放弃了,于是我还是一个人走了,开始了这趟摩洛哥之行,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去非洲旅行。

▲看到这样的肌理简直兴奋得立马不晕机了

*2.你好摩洛哥*

出发前有很多很多的恐惧,虽然之前有过一次独自旅行的经验,但都是在西国内,仗着自己会语言的优势,走丢也都不怕。所以这次出行前利用网上少的可怜的攻略做了好多的功课,把能找到的攻略都找到读了,却很少看到有女生独自去摩洛哥的,知乎上也几乎没找到。还是头也不回地就奔向了撒哈拉。

经过一路的跌跌撞撞总算顺利到达了南方的马拉喀什。一个人在外的时候除了沙发客,还是习惯住青旅。比起相对封闭的酒店来,青旅是独行者最好的选择之一。在这里你总可以于千千万万人中遇到那万分之一的相似而又有趣的灵魂。

据说它是全非洲最美的青旅。美到我竟然都没能够拍一张照片来记录它的魅力。总觉得再美的照片,都没有办法传达眼睛所见之真实的美丽,所以还是请看官们亲自来验证一番比较实在。

如果要排世界最美青旅那它一定得上榜,初到就被这阳光下的蓝色和精致的阿拉伯式雕琢醉得说不出话来。

▲阳光下的蓝

都说在马拉喀什这样的大城市不要随便相信路人,不要随便被人搭讪。尤其要注意摩洛哥的男人和小孩。

两点钟下的飞机四点半才顺利从海关出来。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跟着人群走就对了。这对于一个独行在外又没有什么旅行经验的人来说十分管用,后来在巴黎和佛罗伦萨都是这样干的。

填写海关的时候两个男孩子过来问我借笔,问我纸上写的什么,原来他们不懂英语。然后很热心地帮他们解答。没想到来到这里还能讲西语,心里觉得十分的亲切。然后因为一支圆珠笔,竟然就这样聊了两个多小时,正好打发了那排队的无聊的两个小时。

后来我的签证出了点问题,海关不给放行,没想到他们竟然在外面等我。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真的让人不知怎么感激才好。

他们来自巴西,在马德里做交换生,最让我惊讶而又感动的是,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有个男孩子对中国太极,功夫,电影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开玩笑说我也练太极,可是人家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个我也不懂的术语来,一下子就败了。

其实很多人对当下的中国是不太了解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地大人多。他们唯一的印象,就是来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ChinaTown和中国游客的足迹了。

太极,武术,李小龙,中国菜,香港,台湾基本上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的标签了。可中国远远不止这些,文化输出任重道远。

换好钱,告别了他们,准备在机场买手机卡,等了半个小时不见人影,决定先去住的地方。

▲公交车竟然是西班牙Alsa公司

在机场出口碰到了两个萨拉曼卡来的中国女孩子,然后就结伴而行,一起去搭巴士去老城区。司机听不懂英语,只简单懂些数字,然后我把三个人的公交费一起付了,他还不肯给我们换零钱,然后摸了一把钱给我们看。

笑着说,看,没有零钱了。

我简直对他的无赖无可奈何,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是真的在非洲了。

二十分钟之后到了杰马夫纳广场。跑去换零钱,一起的妹子买了杯橙汁,但是老板没又没零钱,竟然叫我们明天再来付。之前在游记里总看到各种同胞们被坑的经历,所以觉得甚是感激。

▲杰马夫纳广场上的新鲜现榨橙汁只要五迪拉姆一杯

在广场等了好久,说好了来接我的青旅,竟然在此刻打不通电话!不好意思再让女孩子等,就只有让她们先走,自己去找路了。攻略上说有陌生人搭讪千万不要理,所以一路上别人喊我我都不正眼看一下,马上溜掉。

一路上没有地图,手机没有流量,看着一个完全看不清的地图和说明,在各种小胡同穿梭。每走一段便停下来钻研,然后就会有热情的店主问我去哪,实在找不到路,就放下了警惕,开始相信他们,把地址给他们看,没想到大家都十分热情。

后来走进一个小胡同彻底迷路了。这时候耳边又来了一句英语,你在找什么地方。抬头一看是一位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四五十岁的先生。看样子不是本地人,应该可以信,然后给他看了我的地址,他竟然要带我去找。走了一段发现他也不识路,可是他会一路问店主们。最后穿过各种小胡同他竟然真的把我成功带到了青旅门口。我正准备问他多少钱。可是人家压根没想要钱,说了句祝福,就走了。竟为自己这心理感到有些羞愧。

这位绅士来自瑞士,一年前来过摩洛哥,今天又来了。他住的地方离这里挺远的,可是竟然就这样不问回报地帮助一个在大街上迷路的陌生人。真是不知道让人如何感激才好。然而也没有机会感激了,自己能做的就是以后也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给予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

进入青旅,一杯阿拉伯薄荷茶入口,顿时清凉了好多分。我又一次从冬天,来到了夏天。

*DAY1马拉喀什初体验*

到摩洛哥的第一天,从呆了大半年的欧洲来到非洲,最大的感受就是人。长得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呢?

总体来说摩洛哥人不及西班牙和意大利人帅,但在看久了欧美脸之后,这北非独有的异域风情美也很美,摩洛哥人的眼睛很深邃。女性蒙着面纱的时候就只能看到那双深邃的大眼睛。而这里的男性眼睛是不能直视的,他仿佛有一种把你灵魂吸走的魔力,因为太过深邃,就像沙漠里的星空。

还有一个原因是,你只要眼神不小心对上,他就马上跑来跟你搭讪,跟你来句“孔你几哇”(日语的你好),每当这样我就客气地回个“萨瓦迪卡”(泰语),哈哈,倒是弄得他们一头雾水,我却开心了一把。因为他们只知道日语但不知道萨瓦迪卡怎么回事。

或者呢就叫你买橙汁,你给他说明天,他就问你"Youpromise?",仿佛这句英语成了每个商贩必会的金句。然而我才不给你写保证。

只要你站在路上犹豫,或者东张西望,就立马有人知道你迷路了。

明明横冲误撞下午都成功找到路的我,晚上又迷路,然后被一男的主动积极带路,送到青旅门口非要收我迪拉姆,最后给了20的小费。后来青旅小哥告诉我,2欧是合理的。

▲在杰马夫纳广场逛夜市,小哥很热情地给教我们怎么系

▲姑娘很美有没有

▲带着中国风的围巾也没有很违和

但是后来我没有买,因为卖主给的价钱太高,我觉得这就是在宰客嘛,非不给他这个价钱,这样的人你的一次屈服就是对他们这种行为的一次助增。僵持不下,后来同行的姑娘才买了一条,化解了这尴尬。回来后觉得十分抱歉,特别对不起那两个姑娘。以后不这么任性了。

*DAY2蓝色花园派对*

一踏上这片土地你便会惊异于她的蓝色。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呈现。衣服,市场,还有花园。

原计划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坐大巴去海滨小城索维拉(Essaouila),再下午回来逛马拉喀什和夜市,如果我能成功地在七点之前起床的话。事实是,起床失败。由于出发的前一天几乎没睡觉,旅途奔波有些累,就放任自己一觉睡到了九点。起来吃了早饭打车去YSL圣罗兰大师的花园,传说中的一座全是蓝色的小花园。

在这边打车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先跟本地人问问这样的路程一般花费多少钱,然后上车前跟司机讲好价,避免被坑。出租车司机也好玩,就像游客是天生注定被宰的命运一样,司机也想多敲我几块钱,没想到他问我价格之后,我坚定地说出了我的要价,讲了两句他也就没多坚持,载我走了。

▲时装大师伊夫圣罗兰的花园别墅

▲有人说,没有哪一处能比在花园中更接近上帝的心灵了。

▲可如果你不亲自来到这个蓝色与光交织成的花园里,你一定不明白人们为何会那样说。

▲这是个很小的花园,原属法国艺术家JacquesMajorelle

▲Majorelle也是这个花园的名字,jardinmajorelle

▲后来伊夫圣罗兰搬到了这里(没错就是女孩们买的口红YSL的圣罗兰)

▲这是个很小但却精致的花园。据说光是仙人掌就有一百多种。

▲仙人掌们也是千姿百态

▲奇异盛开

▲整座花园是以别墅为中心建设的,里面有个圣罗兰纪念馆,陈设了很多大师的手稿

▲满墙的都是爱

▲在这里我被赐予了《古兰经》里的一个名字,于是我便有了自己的阿拉伯语名。据说是因为我的名字发音跟这个词很像。

▲对面是个书店,转角出来竟然又遇见了昨天一起的两个姑娘。缘分这东西总是让我惊讶得不知所措。不知是世界太小还是缘分刚刚好,每一次的相遇相识都会让我欣喜得手舞足蹈。

▲各种你叫得出或是叫不出名字来的植物都可以在这里被找到

▲光与影在这里这座红城里得到最美的诠释

▲光与影在这里这座红城里得到最美的诠释

▲这份蓝和这阳光的完美结合,怕是寻遍天下也再无第二家

每年春天,大师都会住进花园里。

虽然大师走了很多年了,

但今年春天,花还是一样地开得很好。

*DAY2红城记*

你真的必须要放下全部的戒备和矜持,才能彻底爱上马拉喀什这座城市。然而我还是爱它的。它自有它的魅力。直到快离开的时候,才敢陆陆续续写出几句关于这座城市的印象。

马拉喀什曾是三个王朝的首都,有着多年的历史,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土城,因为城里的大多建筑都是用褐红色的岩石和土砌成,所以又叫“红城”。“马拉喀什”在伯伯尔语里就是“红颜色”的意思。踏进古城区域,你立刻明白,“红城”二字当之无愧。

▲这样不经修葺的老城,一眼便可见岁月的痕迹,倒是对得起“古城”二字

本以为在马拉喀什这样旅游业如此发达随处可见游客的城市里,拍照已不足为奇,可我还是尽量小心翼翼,尽量不让我的相机触犯了人家。所以这些照片都是盲拍的。

这里的人们认为,相机会收走他们的灵魂。在三毛的《收魂记》里读到过,她去给沙漠的人拍照的时候被呵斥,说是三毛把人家的灵魂吸走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相机几乎是全民普及的时代里,在这片土地上仍然有人认为,拍照就是吸魂。

我不能以自己的惯有观念去评判他们,有物质文明发展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但或许也只是不同的民族对“科技”的接受形式和信仰不一样。

▲古城墙

▲库图比亚清真寺

这里还有号称全北非最美的清真寺之一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建于公元11世纪。这座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据说当年修建塔尖的时候在石浆中混入了近万袋的名贵香料,至今仍然散发着香味,所以也叫“香塔”。它也是很多清真寺的样板,比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清真寺就是以它为图样建设的。

如果你在欧洲呆久了,在来到这里,你会确确实实地相信,你就是置身于非洲了。毫无疑问,就看大街上的交通就知道了。

▲道路很宽敞

▲你可以找到任何一种你能想到的交通工具

▲这么宽阔的路口竟然没有红绿灯,“摩洛哥式过马路”比“中国式”可是有趣壮观多了。轿车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还有马车,都在一个道上开。而后来回到国内在南京的时候突然惊觉,还有婴儿车也可以!这是一场人和车和马路的较量,但是真的也是刺激有趣至极!

马拉喀什跟许多欧洲城市一样,也分新城和老城。这其实是个贫富差距特别大的地方。老城虽然游客人满为患,但却是实际上的“贫民区”,真正的富人区的富态,如你没去亲眼见识,你是不会相信,你置身于同一座城市的。

老城叫做麦地那(Medina),周围用长近10公里的城墙围起来,就如典型的中世纪阿拉伯人的聚居地一样,喜欢将群众聚集地,清真寺,广场围在一切,周围再种上绿植,所以在这老城区里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柏柏尔人的市场,杰马夫纳广场的集市,也是非洲最繁忙的市场。白天和夜晚一刻也得不到空闲。

白天的时候被民族艺人填满,耍杂技的,逗猴儿的,遛蛇的,画手相的,卖橙汁的。而到了夜晚便又进入盛夏夜里才会有的那种繁忙夜市。也许是阿特拉斯山阻断了南来的撒哈拉的热气,才让这座城市在夜晚时有着几丝夏日清凉。而入夜时,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了,因为这里有非洲最大的夜市。

▲屋顶上密密麻麻的用于收集信号的“锅”

▲华灯初上,一场夜的故事在非洲大地上展开

▲这里的小哥都很热情,巴不得你去他家,不去也得promise他明天来

▲摩洛哥很有名的叫做塔几的食物

▲要辣椒酱结果给了我一碗番茄酱,还说一定辣,对我这个重庆妹纸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

▲找一个位置较高的咖啡吧就可以俯瞰全城夜景

*DAY2我从来不曾抗拒你的美丽*

晚上回来实在不好意思再让两个女孩子送我,就自己回去了。昨晚送我后两个姑娘回去的路也不容易。后果可想而知,又迷路了。不是因为这是迷城,我还没到Fes呢。不过大大小小的胡同确实让人找不到东南西北,何况我根本就不认识东南西北。路越走越陌生,夜已经开始深了,而这条胡同的游客也越来越少,闯进了一片全是本地人的区域。还看不到女人只有男人。一个劲地“孔你几哇”“啊你嘎多”,偶尔还是有识货的来一句“你好”,开始时还敢回个“沙瓦地卡”,可是路越走越深,游客气息越来越少,便开始紧张起来。走了好久终于确定,我又迷路了。可是没有手机没有地图可以用,更没导航了,我只能问路,然后乱摸索。一路上越来越多的“你好朋友”“我喜欢你”“嘿,中国女孩!”让我越来越不安。开始心慌起来,在彻底迷失之前,在所有的店铺彻底关门之前,我知道我必须要找到回家的路。后来过了很久,我也不知道怎么我就横冲乱撞找到了。马拉客什只有短短的一天半,可是却是感觉来到这座红城好久了。我想我其实是不了解这里的人的。总的来说是一个很商业化的城市,但是又如何呢,商业化是太多旅游城市的宿命,即使是非洲古城也难逃这宿命。但商业之外,还需要去用心感受它的独特。虽然很多人找你要钱,虽然带路要给钱,各种不小心就被收钱,一开始是你好朋友,你不买就是“再见你很不好”。但是还是有好心给你指路不要钱的老板。还是有告诉你怎样才能低价买到东西的本地人。商业化也本来就是互相的结果,是游客多了,旅游业自然也就规模化,若是没有游客,哪里会有广场上大热天还穿那么多把自己武起来给你拍照的红衣人呢。若是没有游客,哪里还会有人追着你问“嘿朋友我喜欢你的黑眼睛,来这里买东西吧”的穷追不舍呢?而这些,都是这个民族的热情和美丽。

再见马拉喀什的晚霞

马拉喀什就此别过,收拾行李奔向撒哈拉。

未完待续

本篇来源:懒云窝

熊熊,90后天蝎座,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tiana.com/ftbd/5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