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车故事DIY改装丰田86

因为是改装贴,所以有必要介绍下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玩车的。三年前大学二年纪,家里给了几千美元,于是乎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年的二手三菱Eclipse日蚀。前驱,头重车也重。总的来说——不是一辆底子很好的车。但当时可选择的车型不多,一来家长常来美国,对这边的生活比较了解,觉得学生开几千块钱的车就够了。二来这辆车买得确实很划算——年的车,8万公里,这个价格已经很难再找到第二辆。而当时成色可以接受的RX8、Miata、S、CivicSi之流要么不适合当作唯一的DailyDrive(日常驾驶)车,要么一万美元往上走。

车子买来的时候是纯原厂。开了两年,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由于之前住在一起的好基友是机械工程(MechanicalEngineering)的博士,且也爱玩车,在我大三大四他研四研五那两年里我们折腾了不少东西。后来毕业后他卖了Celica买了BRZ,我卖了Eclipse买了FR-S,前后相差几个月,也算是一前一后修成了正果。如同大部分刚开始改车玩车的人一样,我的上一部车也险些误入歧途——走入一条名曰“RICER”的路——也就是用很夸张的外形彰显毫无作用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国内中低端车改装很不幸地大片大片涉足这条路(就是国内的汽配城风格)。

图:来几张上一辆车卖掉之前的照片。

而我几乎所有的改装都在租的房子的车库里进行,这辆Eclipse是这样,后来的FR-S也是。

原厂分析:虽然内饰的豪华度上有所欠缺,但在性能方面FR-S并没有任何缩水。水平对置发动机和托森式LSD什么的便不多做介绍了,这类信息随处可以找到。86、BRZ和FR-S性能上的不同在于悬挂调教。网上所传的弹簧系数不同是一方面,而四轮定位(Alignment)上听说这三辆车也不全相同,好比说BRZ后轮是应该为0度的束角(不确定),而FR-S的后轮则略微内束角。

弹簧系数(SpringRate)方面,这三辆车不仅仅BRZ和86不同,FR-S和86也不同。简单来说,BRZ的前后弹簧系数最接近,FR-S差别最大,86位于中间。普遍来说,一辆车的前悬挂相较于后悬挂越软,抑或者后悬挂相较于前悬挂越硬,车子则越趋向于转向过度(Oversteer)。总的来说,BRZ的设置应该是趋向于竞速,FR-S的设定趋向于好玩,86位于中间但偏向于FR-S的设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试驾BRZ的人会有BRZ操控比86好的感觉,因为前悬挂硬了之后转向会主观感觉灵敏些。而对于要改避震的人而言,哪辆看着顺眼买哪辆即可。86不快,甚至可以说是慢。如果要用一句话诠释这辆车的理念,那便是:驾驶乐趣不总与推背感相随。

改装分析:86这车可以有多种改装风格,全凭车主爱好。

如果是走外观路线,可以换空气悬挂或绞牙避震,走类似Stance姿态风格,配上一套正统的好轮圈便可成形。也可考虑上宽体的RocketBunny包围。风格多样,任君挑选。局限有三个:1.你准备投入多少钱;2.你能驾驭多低的车;3.你是否相信自己的审美。

如果想改动力,Turbo(涡轮增压)是数据上看最简单明了的,也是NA(自然进气)车大幅度提升动力的最快选择。大约-美元砸下去便能换来Turbo的-匹轮上马力。相当于一辆-匹马力的车子。当然,还得配合其他部位小范围强化。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个数据并不显眼,但请记得配上1.2吨的车重并计算推重比。

至于Supercharger(机械增压)路线,一般可达到轮上马力上下。HKS的Supercharger算是比较火的,配上内部强化可达到更大马力,但与传统罗兹式(RootsSuperchargers)结构不同,离心式(CentrifugalSuperchargers)的设计原理导致它会产生传统Turbo常见的Lag。牌子方面个人喜欢Vortech的那套。

如果走NA路线,可换上全段进气和排气(Header+Overpipe+Frontpipe+Catback)并刷一下ECU,大约可达到-轮上马力左右,如上E85燃油可进一步提升。这样的马力虽然马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依旧很心虚,但对于赛道而言完全足够。总得来说,我觉得在这基础上改悬挂和轻量化才是这车理论上的最好状态。

如果想改悬挂,首先应该上一套正统的Coilovers(绞牙避震),KW和Ohlins算是两个常见也比较推荐的。BC之类Coilovers(绞牙避震)质量过关,但实在不是很推荐。日常驾驶来说,也可以考虑短弹簧+Koni避震器的搭配,这一套搭配能秒掉很多低端Coilovers。如果想保留性能,车身不宜降得过低。过低的车身会影响DamperTravel(避震行程)和RollingCenter(滚动中心),除非你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比如用特别设计的topmount(塔顶)延长DamperTravel(避震行程),用Whiteline出的Bushing(衬套)调整Gravity(重心)。

悬挂硬度也不宜太硬。中等软度的悬挂配上夏季性能胎是这车街道开的最好的状态(对于很多其他车也适用)。硬悬挂+普通胎会是糟糕至极的搭配。软悬挂+好胎会产生拖泥带水的感觉。而硬悬挂+赛道胎是赛车配置,你得有很好的技巧才掌控这套设置的极限。因为极限提高的同时,宽容度也降低了,一旦失控便无力回天——不适合大多数人。

后悬挂结构类似WRX的MultiLink(多连杆),Camber(倾角)可通过LCA(LowerControlArms,下摇臂)或者上方的Insert(衬套,Whiteline出品)来调。Insert的好处在于不会影响轮距,LCA的好处在于方便调教也好看,后轮酌情可能需要ToeArms(束角连杆)以阻止ToeOut(外束角),这一问题一般会在两种情况下发生:1.后轮降幅太大;2.Camber不够Negative(大负值)。也有三种办法可以解决:1.提高车身;2.加大Camber的负角度但可能影响性能;3.买ToeArm(束角连杆)。

前悬是常见的McPherson(麦弗逊),一般人是通过TopMount(塔顶)或者底部的CrushBolt(偏心螺杆或SlottedHole槽孔)调整Camber,个人认为虽然TopMount调得没那么理想,但提高了RollCenter(塔顶),且对CamberCurve(倾角变化曲线)有好处。因为前悬为McPherson(麦弗逊),每打一度方向便损失若干NegativeCamber

(负倾角)。加上TopMount增加了SAI,这一影响会进一步加剧。所以前轮Camber负值不到-1便是一个错误的示范,街道驾驶建议-1.5到-2之间。(我现在是前-2,后-1.7)。

悬挂方面的改装太过复杂,小心谨慎点总是好的。但大路线还是差不多的,只要没有大的偏差,便不算毁车式改法。至于各种所谓的加强杆,我认为实在是没什么用处的坑钱产品。当然了,用于EngineBayDressup(引擎舱装饰)的TowerBar(顶吧)之类的另算。

个人最喜欢的改装案例是TRDGriffon。NA的原厂发动机,马力没有大幅度提升(只达到了匹,还只是轴上),通过全车轻量化减去多kg,调得完美的悬挂和热熔胎,在日本的筑波赛道刷出了58.秒的成绩,这个成绩的概念就是(我知道和原厂车比没意思,但还是可以贱一下的):兰博基尼Gallardo1分01.60;法拉利分02.24。;保时捷Turbo1分03.45。

当然了,日常开的车子没法这么改。但至少我个人认为,匹的原厂动力也可以应付单纯的NA改装,着重改悬挂的道路是可以走得通的。

外观:5AD/FiveAxis的大包围是4S店给装的,所以几乎没有色差。这套包围显得车宽些,也厚一点。因为照片显厚的缘故,真车实际效果比照片看着扁。后视镜换成了APR的碳纤镜子,我很喜欢。缺点是不好调,需要通过HexKey(六角匙)。每次去纽约的时候都被停车小弟弄歪,神烦。

还有些类似鲨鱼鳍,雨挡之类的小东西。图片最后上,现在就不急着了。

灯光和电子:前车灯是Winjet的JDM黑色Housing(灯杯)版本。因为北美FR-S没有日间行车灯,这是较多人选择的Aftermarket(改装)车灯件。尾灯为Tom’s出品,丰田御用改装品牌,算是我见过的最好看也质量最好的尾灯了。雾灯是年款出了选配之后我自己买来在车库装的。其他的小件有JDM的前熏黑指示灯,侧面指示灯,和Valenti的尾部倒车灯。Valenti的尾部倒车灯我接了刹车线,刹车踏板踩下后会快速闪五下之后常亮,这在EVO上曾见过。

图:头灯和雾灯安装中。

图:各种小灯。

内饰加装了几乎全套JPMcoachwork的Alcantara(反皮)材料——还在不断添加和DIY中。这是我最喜欢的车内饰材料,许多跑车近来几年开始大范围使用这种材料。Alcantara优点是不掉色,手感好,易清理,且摩擦力大(所以很多跑车座椅表面不用皮)。缺点是有些沾灰,吸水,且价格较高。

所有的panel(面板)和trim(装饰条)都换成了TS版本(BRZSTI版本)的黑色(原厂为银色)。黑色配Alcantara比银色好看很多。这套是日本本土定了寄来的。座椅包裹性尚可接受,但在换掉的计划内。WCLatheworks的钛合金档把,是妹纸送的礼物。配上卖萌的档把套,主要防止夏天暴晒烫手。手刹部分换了Cusco的DriftButton(飘移按钮),纯为了好看。油门处装了Cusco的跟趾踏板,虽然原厂的距离并不远,但我脚本来就不大,加上也是个小零件,有比没有好。也加装了欧洲原厂的扶手,从英国定了寄来的,需要自己打孔安装。不知道国内版本的扶手是不是一样。同样的,图片最后上。先来些预告。

图:内饰拆了等待包皮手术。

图:EngineDressup(引擎舱装饰)。

众所周知,水平对置引擎有独特的煮开水一般的声音,目前也仅存在于Subaru与保时捷。下一步的计划是换ELHeader(等长芭蕉)。虽然UELHeader(不等长芭蕉)能将这种独特的声音夸张地放大,但那对我来说过于张扬,且UEL本身便不是理想的排气方式。

排气是ARKGrip,算是这车北美出的较好的排气了。低转和怠速的时候很安静,高转好听。价格和HKS差不多,声音小些,且没有HKS的排气裂开问题。

图:ARKGrip,钛合金Tip。

机油用的是Motul的。很多人会说V好用,但那是赛道用油。对于街道驾驶,说明书上也明确指出不能使用赛道用油。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为了装逼得不偿失。赛道用油缺乏清洁剂,是针对短期使用且需要频繁更换的。个人建议是平时用,上赛道前换上V,下了赛道马上换回新的。机油0迈(约公里)一换是业内潜规则,对车最好,但实际操作起来不需要那么频繁。如果对这方面要求高的人,可以试着开迈左右换机油,然后对废机油进行分析。这是找出你的驾驶习惯作用在这辆车上之后机油更换频率的唯一办法。

图:Motul。

避震是KWV3,也想过上Ohlins,都是较好的入门避震,个人喜好而已。Cusco的LCA(LowerControlArm,下摇臂)用来调后轮Camber(倾角)。调完后发现后轮原厂ToeArm(束角连杆)可调范围不够——导致后轮toeout(外束角)。所以无奈入手了Whiteline的ToeArm。前面靠Vorshlag的TopMount(塔顶)和KWV3自带的SlottedHole(槽孔)调Camber。装了前后TowerBar(顶吧),主要为了Dressup(装饰)。实际作用和类似价位的SwayBar(防倾杆)没法比。变速箱和后差速器油用的是Motul。这款变速箱油比较推荐,能解决一档入二档的不顺畅感觉,热车之后效果很好。

图:KWV3和CuscoLCA(下摇臂)。

图:VorshlagTopMount(塔顶)。

图:WhitelineToeArm(束角连杆)。

刹车是Brembo前四后二大卡钳。这一套是从8年的STi上拆下来的,Brembo代工,成色奇佳,PowderCoating(一家改装店)上红色,贴上Brembo标,身价顿时翻了一倍。刹车盘是DBA0,刹车片第一套是StoptechSteet,第二套是CarbotechBobcat——也就是。配上了ATE的蓝色刹车液和Stoptech金属刹车线。

关于上STi卡钳的问题。86的前轮可以上4年之后的STi前轮卡钳(金B或黑木耳),后轮可以上8年后的STi后轮卡钳(黑木耳)。4年STI的BoltPattern(轴头)是5X,和86一样,所以前轮刹车盘可以直接装上。5年以及之后的STiBoltPattern是5X,所以要么刹车盘重新钻孔(不推荐),要么买原本便打了两种孔位的刹车盘——比如DBA0/。后轮需要切割DustShield(防尘罩),当时切的时候车库里都是火星,很好看,可惜没拍下来。

刹车液方面,ATE的蓝色刹车液我个人很喜欢,无论是更换,还是检查侧漏,蓝色的液体都能带来不少方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卫生巾广告都使用蓝色液体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刹车液去年被美帝政府定义为非法——因为它是蓝色的,所以现在已经纷纷下架。美帝规定刹车液只能是透明或琥珀色。政府花了10年时间才明白“SuperBlue”不是个代号,而是因为它真的是蓝色的。

刹车线来说,STI和86的都能装上,86的稍微长一丢丢,接口一样。我觉得长一点方便布线,所以上了86的刹车线。

图:这是8年STI的原厂Brembo代工鲍鱼,成色很好。

图:去北部的NEEDPOWDERCOATING上色。

图:全套配齐,准备上车。

图:DIY安装中。

第一套轮子是Rota的Grid——远近闻名的流氓型轮毂。规格为18X8.5、+40、5X、21.5lb(9.75KG)。配的胎是前后轮/40R18的固特异牌老鹰四季胎(GoodyearEagle)。四轮定位是在新泽西的Akuma做的,这是一家Logo很好看的改装店,做些

Subaru、GTR、Fairlady之类的车。当时目标是的是前后0toe,前后-1.7的camber。后来发现这家店没给我做好。后轮camber大于-2,前轮camber不到-1。且前后都略微ToeIn。

图:特别版本的lugnuts(轮圈螺母)。

图:上身照。

第二套是RaysVolkRacing经典的TE37SL。颜色是PressedGraphite,石墨色。规格为18X9.5,+40,5X,仅重18lb,约8.2kg。

当时定的时候从北美Rays总代理Mackin处得知全美没货,且5X这个颜色和规格保有量极少,无人出手。只得通过NJ的改装店PrimeMotoring从日本大阪直接定做,等了3个月方才到手。算上运费、关税和代理,价格比日本本土高了0美元,让人心理很不平衡。

图:三个月时间,实在是等得心急火燎。

SL(SuperLap)系列带有独特的贴纸,RT、TTA光棍节版本则没有。选择这套轮毂也是因为很喜欢它的外形。如果在国内,估计会上Advan的TCIII,毕竟TE37的仿品烂街。

胎是/35R18的ContinentalDW。这一套setup总共40磅,约18kg。而原厂这一数据为41.5lb,约18.8kg。本来想定MichelinPSS的,但和当初定轮毂的时候一个情况——这个规格全美各大供应商断货,加上同规格的DW赶上打折,降价之后只比V12EVO贵一点点,于是PSS还是留着下一次上吧。

四轮定位换了一家店——新泽西的AZPInstall——重新做了。这是一家专门改Subaru的店,有自己的赛车。新的四轮定位是前轮-2Camber,后轮-1.7Camber。后前轮有0.01度的轻微ToeOut,后轮则有0.08度的少许ToeIn。前轮也抬高了越半英寸的高度,获得了更多DamperTravel。下一次四轮定位时准备试试前后0toe。

换上现在这套TE37SL的轮并重做四轮定位之后,我的感觉只有一句话:HandledLikeanAnimal(操控灵活得就像动物)。的DW轮胎没有一丝太宽了的感觉。起步加速也不会拖泥带水。而且这套40磅的轮子也反应灵敏。整辆车过弯有如卡在轨道上一般。

图:DW胎放在我的自家改装小车库里。

图:这是Bell的M4头盔和Sparco触手系手套。(车子图片是早期)

图:在跑autox。(早期第一套轮毂阶段)

未来计划:

1.准备好好调整这套Coilovers(绞牙避震器)。

2.SwayBarsw/Endlink(防倾杆,李子串)。

3.Header、Overpipe、Frontpipe(头蕉,前段),再Tune一下。

4.座椅,新娘牌(Bride),或者RecaroCS。

5.米其林PilotSuperSport。

6.Whiteline其他的Bushing(强化衬套)。

图:EngineDressup。

图:内饰小细节。

图:车友聚时候的照片。

最后,分享给各位玩车的童鞋一段话吧。

图:“我宁愿自己做了属于自己的车而输了一英里,而不愿意让别人帮我做的车赢了一英寸。你的车就是你的故事,不要让别人替你写”。

改装清单:

POWER/ENGINE/UNDERHOODDRESSUP动力/发动机/引擎室相关

VortechH/DV-2H67BSuperchargerKitVwhpdynojet–[Vortech机械增压,dynojet轮上马力]

JDLUELCatlessHeader-BlackCeramicCoat–[JDL不等长芭蕉-陶瓷漆]

JDL2.5OverPipe-BlackCeramicCoat–[JDL前段排气–陶瓷漆]

JDL2.5CattedandResonatorUltraQuietFrontPipe–[JDL中段排气]

ARKGRIPBurntCatback–[ARKGrip排气尾段]

Omni3BarMapSensor–[Omni3增压值感应器]

P3carsOBDGauge-P3cars-[一体化OBD仪表]

PasswordJDMEngineBayDressUpKit–Gunmetal–[PasswordJDM发动机舱铝合金螺丝套件]

GrimmspeedHoodStruts–[Grimmspeed引擎盖液压杆]

TRDFuelCap–[TRD油箱盖]

GatesHigherPerformanceBelt-[Gates机械增压皮带]

DimpleMagneticOilDrainPlug–[Dimple磁性油底壳螺丝]

RacesengCamPlate–[Raceseng凸轮轴盖]

RadiumDualOilCatchCanwithPetcockDrainKit–[Radium油气分离罐两件套]

SUSPENSION/DRIVETRAIN悬挂/传动系

KWV3Coilovers–[KWV3绞牙避震]

VorshlagFrontTopMount–[Vorshlag顶塔]

CuscoRearLowerControlArms–[Cusco后下摆臂]

CuscoFrontStrutBar–[Cusco前顶把]

CuscoRearStrutBar–[Cusco后顶把]

CuscoEngineRoomPowerBraces–[Cusco前顶塔加强杆]

CuscoQuickReleaseLevers-[Cusco顶把快拆器]

CuscoAccelPedal-[Cusco油门踏板]

CuscoDriftButton-Silver-[Cusco手刹按钮]

STiBatteryTieDown–[STi电池拉杆]

PerrinRearShifterBushing-[Perrin变速箱后杯士]

WhitelineToeArms–[Whiteline可调Toe拉杆]

WhitelineSub-frameBushing-[Whiteline后附悬挂杯士]

WhitelinePositiveShiftKit–[Whiteline变速箱杯士]

MTECShiftSpringKit–[MTEC换挡弹簧]

BRAKE刹车

STI08+BremboCalipersFrontRear-RedPowderCoat–[8年STiBrembo卡钳-红色PowderCoat]

CarbotechBobcatFrontandRear–[CarbotechBobcat前后刹车片]

StoptechSSBrakeLinesFrontRear–[Stoptech金属刹车线]

DBA0T3SlottedRotorsFrontRear–[DBA0划线刹车盘]

ProjectMuBrakeReservoirCovers–[ProjectMu刹车主泵套]

GrimmSpeedMasterCylinderBrace–[GrimmSpeed刹车主泵支架]

WHEEL轮子

-Summer-(夏季)

RAYSVolkRacingTE37SLPressedGraphite18X9.5+40–[TE37SL轮毂石墨色18X9.5+40前后]

MichelinPilotSuperSport/35R18–[米其林PSS/35R18前后]

McgardSplineDriveChrome/Blackw/lock–[McgardSplineDrive轮毂螺丝]

-Winter-(冬季)

XXRChromeBlack17x8.25+25Square–[XXR轮毂亮黑色17X8.25+25前后]

/45R17MichelinX-IceXi3–[米其林xicexi3雪胎/45R17前后]

STiCustomizedCenterCaps-[STi轮毂中心盖]

EXTERIOR外观

Five-Axis6-PieceBodyKit-[FiveAxis包围6件套]

APRCarbonFiberMirrors–[APR碳纤维后视镜]

BRZFenderInsertSwap–[BRZ翼子板]

JDMCliponWindowVisors–[JDM雨挡]

JDMToyotaBadgesFront–[前丰田换标]

86Pistonemblemrear–[后86车标]

TomsSharkFinAntenna–[Tom’s鲨鱼鳍]

50%3MCrystallineTintSideandBack–[50%3MCrystalline玻璃膜]

INTERIOR内饰

WCLatheWerksTitaniumShiftSphere–[WCLatheWerks钛合金定制档把]

CustomizedCenterConsolePlaque–[CNC定制中控铭牌]

3DDesignFloorMats–[3DDesign地毯]

TSBlackTrimsfromAustraliaandJapan–[TS黑色内饰饰板全套]

OLMDryCarbonFiberKeyCover–[OLM碳纤维钥匙外壳]

GT86OEMArmrest–[欧洲版本扶手]

GT86MatteBlackSteeringWheelEmblem–[磨砂黑86方向盘标]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6mtShiftBoot–[JPMcoachworksAlcantara换挡套]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HandbrakeBoot–[JPMcoachworksAlcantara手刹套]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GaugeClusterHoodAssembly–[JPMcoachworksAlcantara仪表盘遮光罩]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KneePads–[JPMcoachworksAlcantara护膝]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SpeakerTrimPanels–[JPMcoachworksAlcantara侧门靠垫]

GenuineAlcantaraRedStitchedBondedOne-PieceDashPanelTrims–[JPMcoachworksAlcantara中控板]

LIGHTING/ELECTRONICS灯光/电器

WinjetHeadlights–Black–[Winjet熏黑头灯]

TomsDOTLegalRedTailLights–[Tom’s尾灯-红色]

USDMOEMFogLightKitw/Switch–[雾灯加装]

OptimaYellowTopBattery–[Optima黄顶深循环电池]

DiodeDynamicsH11XML2LEDBulbKforFog–[DiodeDynamick雾灯LED灯泡]

DiodeDynamicsDome/Trunk/PlateLEDs–[DiodeDynamic全车LED内饰灯]

ValentiRearBumperFogLight-Clear–[Valenti后倒车灯]

ValentiFontIndicatorTurningSignal-Smoke–[Valenti前转向灯]

EuroRAdvancedUltraSlimPhilipsBallasts–[EuroR飞利浦稳流器]

H7:MorimotoXB35kHIDBulbs[MorimotokHID灯泡]

JDMStiClearSideMarkerLens–[日规侧指示灯]

FLUIDS液体

Motul0W20EngineOil–[Motul0w20机油]

MotulTrans/DiffOil–[Motul变速箱/差速器油]

ATESuperBlueBrakeFluid–[ATE蓝色刹车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tiana.com/ftbd/5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