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是一个道家哲学概念,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个概念完美的解释了键盘车神们的脑回沟。我:加速不是性能的全部。键盘侠:我百公里加速5.9秒。我:响应性也特别重要。键盘侠:我百公里加速5.9秒。我:高转输出大扭矩也很有魅力键盘侠:我百公里加速5.9秒。我:……当他们把百公里加速上升到神话,战胜了宇宙中所有的性能指标后,突然像集体中了邪一样的,把它踩在脚底,并且还想一脚踩死。“百公里加速只是个极端情况下测出的指标,没有实际作用!”“中途加速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对待德系和日系车态度的问题上,前些年逢德便是品质好、耐操、性能强,日本车薄皮大馅死的透,如今又变成了“卡罗拉后排完爆A8”。好吧,你们开心就好。上图是刚刚发布的全新一代A8,下图是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今天我们就说说百公里加速那点事儿。当我们在看一辆车的参数时,有关动力的部分,最重要的四个数据,就是功率、扭矩、百公里加速和极速,前面两个看不懂没关系,知道越大越好就行了,当然,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的输出转速和持续区间也非常重要,这一部分就涉及到动力曲线图,这个稍微有点复杂,我们以后再聊。极速自然也是越高越好,像特斯拉这种百公里加速2.9秒极速只能开到的车,我也是想不鄙视都不行。那百公里加速呢,是不是时间越短越好?废话,当然是!百公里加速,就是车停着的时候你用把油门踏板踩到发动机舱里的气势,全力加速到时速一百公里时,所消耗的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就代表汽车的静止起步的加速能力越强。键盘车神们质疑百公里加速的参考价值时,大多批评这项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车辆的加速能力,因为80-公里时速以上的加速在高速巡航时同样重要,这个能力百公里加速就无法体现了。实际上这些质疑的人都是在装逼,因为汽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公里时速以下行驶,所以这个区间加速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对于真正的性能车和跑车来说,不还有零至两百公里或三百公里加速吗?另一种质疑是,很多百公里加速表现不好的车,实际使用的动力体验并不差。“比如我爸爸的雅阁2.4,百公里加速12秒,但是我开着它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加速超车很轻松!”首先你爸爸我的车不是雅阁2.4,其次你要再提说雅阁后排完爆A8,我们还是不要恢复父子关系了吧。客观来说,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的,但它其实就是个逻辑陷阱,科学只能证有而不能证没有,你怎么证明这世界上没有不爱吃屎的键盘车神?反过来证明就可以,而且例子还很多,足够来个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说,百公里加速差未必动力体验差,但百公里加速强动力体验几乎一定好。还有人会说,大部分汽车终其一生都没有经历过一次全力加速,所以百公里加速没有参考意义,这些就和马力无用论一样都是屁话,银行里的存款大部分时候你也用不到,而且很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要没有,你行吗?至于你行不行,我反正是不行,因为在极端情况下,动力和银行存款一样,能救命。比如十字路口,侧方有个傻B可能会撞上来时,这时加速逃离还是原地坐以待毙?再比如从匝道驶入高速公路时,良好的加速能力可以减少你与其他车辆的速度差,使并线更安全。等等等等。看到这个牌子就知道,到了该把油门踩进发动机舱的时候了其实,百公里加速这项参数正是这么来的,最早测量汽车该项数据的正是德国人,原因就在于,德国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而并不是每一条上匝道都有条件建成足够的长度,那么如果加速能力差,你很可能在进入高速公路主路时,无法达到足够高的速度而进行安全的并线,在德国高速公路的最外侧车道,一般行驶的都是货车或者客车,而他们的限速为时速公里。由此可见,性能与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况且,德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并没有收费站,车辆在上匝道时可以有一个相对高的初始速度,而国内就不同了,上匝道前必有收费站,所有车都必须静止起步直接加到足够高的速度,因此百公里加速能力至关重要!所以亲,闭上你们的嘴,买辆百公里加速快一点的车,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