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pf.39.net/xwdt/161219/5123407.html
位于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个神秘的国度。摩洛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部扼守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南部和东部接壤撒哈拉沙漠。中部则是北非的最高峰阿特拉斯山脉。横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来自撒哈拉沙漠高温,使得摩洛哥气候不至于过分炎热,多种不同的地质地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使得这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充满神秘的吸引力,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欧洲游客来这里度假旅游。
白色的达尔贝尔(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的名气,绝对比不上摩洛哥这个国家大。那部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好莱坞著名电影《卡萨布兰卡》。让这个城市名声大噪。在电影的演绎下,卡萨布兰卡几乎就是浪漫城市的代表。
几乎一下飞机,就爱上了这个大西洋边的城市。满眼的热带植物,耳边传来清脆迷人的鸟鸣,还有大西洋的海风带来的清凉……
清晨的旧城区,阳光透射进陈旧的建筑、略显破旧的街道,使得这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沧桑感。晨光斜照在麦地那(Medina)的城墙和城塔上,昏黄而温暖。在这里,见不到大都市那种喧闹的早晨,见不到匆忙上班的人们,有的,只是偶尔经过的汽车和悠然的行人。
清晨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上空无一人。举目望去,高大的宣理塔,在晨阳中熠熠生辉。与破败的老城区相比,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干净的广场、奢华的寺门、漂亮的喷泉。哈桑二世清真寺,堪称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清真寺,这一点足以让摩洛哥人引以为豪。离开哈桑二世清真寺,沿着漂亮的滨海路,一路向anfa海滩走去。anfa海滩是casa不能错过的风景。因为它漂亮的大西洋风景,更因为这里曾经是casa的起源。曾经是个柏柏尔人的小渔村。如今这里是富人居住区。深宅大院,漂亮海滩,奢华酒店、高级餐馆,棕榈大道。走在anfa漂亮的棕榈大道上,看逆光中有些迷蒙的航标塔、哈桑二世宣理塔,阳光先是温暖,继而灼热地照在肩头。大西洋的海浪,不时拍打着沙滩以及岸上的岩石。这样好的天气和阳光,会不时遇到晨练的人,迎面给你一个比阳光更灿烂的微笑。
Casa最浪漫的部分,当然属于瑞克咖啡馆(Rickscafé)。但是《北非谍影》没有一个场景在这里拍,真实的电影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完成的。而达尔贝尔的咖啡馆是酷爱电影的美国人仿照电影场景建造的“仿真品”。在这里,你只要跟司机说Rickscafé,就会顺利到达瑞克咖啡馆。这里每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咖啡馆一个小厅里,不停地放映着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电影的主题曲。
粉红城市—马拉喀什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marrakech)是座无法错过的城市,古老的市集、清真寺和现代的城市风格共存。众多的古迹、花园,举世闻名的老城(Medina)、不夜广场DjemaaelFna……
大家一定见过太多类型的广场。可像DjemaaelFna这样如此光怪陆离的广场,还是让人目瞪口呆!虽然正值穆斯林的斋月,这里依旧热闹非凡,绝对是我们评书里描写的景象:卖水的、卖药的、卖鱼卖肉的,敲鼓的、刷蛇的、打把势卖艺的,说书的、算命的、倒卖香料的,长袍加身的当地人、穿着时髦的游客,蒙头遮面的穆斯林女人、短打扮的欧洲女游客……应有尽有。这哪里是广场,简直就是中国的庙会!
入夜时分,DjemaaelFna广场比白天更加热闹。入夜时分,DjemaaelFna广场比白天更加热闹。斋月期间,斋戒了一天的人们,都纷纷走向广场中心。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味道,一切都笼罩在烧烤摊的烟雾缭绕中。杂耍的音乐声、商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夹杂着马车的铃铛声,强烈地冲击着你的耳鼓。
DjemaaelFna就是一个鲜活的舞台。你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当地人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他们就像活着的历史教科书。马拉喀什,因为DjemaaelFna广场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另一种生存。
清晨的马拉喀什,是另一个世界。喧嚣的DjemaaelFna广场此时安静得出奇。马拉喀什的小巷,也在沉睡之中。我更喜欢这个时候的老城。趁着大家都没起床,我走进去。
在这里,地图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你始终都会迷路,不如索性抛开地图,就让自己迷失在马拉喀什红色的老城之中。不知道在老城里转了多久,我走到了褐红的城墙边。长十几公里的城墙,将马拉喀什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墙外,是一座现代都市,墙内,是千年古城。而马拉喀什人,每日穿梭在城墙内外,就如往来于千年之间。马拉喀什的魅力似乎就藏在老城的房前屋后、城内墙外。老城的城墙、民居、清真寺,都是褐红色的,而城墙外的新城,建筑大多也显现褐红色,在晨光和夕阳下,整个马拉喀什,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蓝色的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那么整齐划一的一种蓝色,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蓝色。深蓝、湖蓝、浅蓝等等,你能想到的蓝这里都能找到。舍夫沙万的蓝也不是那种把整栋房子涂成蓝色,它的蓝色仅仅局限在房子四周的墙上,而且也不一会一涂到顶,往往很随意的涂到一定高度,上面仍然保留着墙壁原始的颜色。
舍夫沙万就是一个精致美丽的山城。悠悠地走进这里,踩在细碎不规则的鹅卵石路上,童话般的世界近在眼前。碎步沿街道上的拱形土墙门拾阶而上,于是,大片大片蓝色开始映入眼帘,迷惘梦幻铺天盖地。
仿佛一望无际地中海的深蓝与天空的浅蓝交汇在了一起,勾勒出一片宁静的蓝色地带。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这样井井有条的阿拉伯山城真的是美妙绝伦。重点就是,只要慢慢地散步就好。
19世纪,舍夫沙万发展成为穆斯林宗教极端主义的中心。在年被西班牙占领以前,这里不对任何外国人开放,尤其是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基督教徒,那时的舍夫沙万是没有颜色的。据说,小镇刷成蓝色,最初是为了防蚊。而后,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花架、邮筒乃至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蓝色在这里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蓝色象征着忧郁,蓝色代表着深邃,在摩洛哥舍夫沙万的这个小镇,到处都是蓝色,蓝色在这里却是轻松的、明快的,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倾听历史的呼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