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于日本汽车产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刚刚走出战后初期经济不景气的丰田,推出了日本汽车史上完全自主开发和制造的乘用车——ToyopetCrown,也就是 代皇冠。
ToyopetCrown()
凭借这款车以及追求独立自主的意志,丰田开辟了「纯国产乘用车」之路,为战后的日本汽车产业打下了基础。
黑暗中的探索早在年代,丰田刚刚涉足汽车领域时,美国势力已经「席卷」了日本市场。当时,丰田的丰田喜一郎和日产的鲇川义介两位企业家,下定决心为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而奋斗。
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
日产选择购买美国制造设备、聘请美国技术人员;而丰田一直坚持追求独立自主路线。
当然,对于缺乏造车经验的丰田来说,「从零开始」正向研发汽车并不容易。因此,丰田购买了雪佛兰的引擎,进行反复的拆解组合,探寻制造方法;同时,以当时 的克莱斯勒「Airflow」为参照,展开车身设计。
克莱斯勒Airflow()
经过了无数次的摸索尝试,丰田终于在年推出了 量产车——丰田AA型。这款车呈梯形构造,安装了65马力的直列6缸引擎,能够搭载5人。AA型历经了数次改良,到年共制造了台。
ToyotaAA型()
丰田AA型问世之后,丰田本打算努力扩大乘用车的生产规模,然而第二年,年,战争爆发。迫于政府的压力,丰田开始生产军用卡车,这虽违背了丰田的初衷,却也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汽车生产经验。
拒绝「抱大腿」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和管制。年9月, 下令将军需工厂转换成民用工厂,于是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制造汽车。但当时 指定生产的只有卡车,乘用车并没有得到生产许可。
到了年,情况开始发生转变。日本获得许可,每年生产台cc以下的小型乘用车,国内汽车产业终于得以发展。但在 代皇冠上市之前,日本还没有一辆车称得上是「纯国产」。
立川飞机TAMA()
这一年,立川飞机的汽车研发部门发售了电动汽车TAMA。东洋工业和大发工业制造的轻便三轮卡车也赢得了颇高人气。日产则推出了“达特桑DA型”轿车。但是这些公司所生产的汽车都延续使用了战前的底盘和引擎技术,并不是全新研发的产品,并且它们的生产能力也极为有限。
日产DatsunDA型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当时的通商产业省提议同欧美的汽车厂商开展技术合作。比如,日产同奥斯汀汽车公司合作,五十铃与Rootes公司合作,日野跟雷诺联手,以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提高零件的国产化率。
日野生产的雷诺PA型汽车
在其他汽车厂商纷纷选择「抱大腿」的情况下,丰田却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国产汽车。
确信美国没有可取之处年,丰田推出了二战后 款乘用车——采用脊梁式车架和四轮独立悬挂的ToyopetSA型。但是,27马力的侧置气门引擎并不能提供充足的动力,车身强度也不够,因此仅仅生产了几台就停产了。
ToyopetSA型()
年,丰田喜一郎的堂弟丰田英二为了学习先进技术,来到美国参观福特和通用的工厂。他在参观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信。
美国确实拥有 的汽车产业,可那里并没有丰田英二想要学习的新技术。他相信即使不向美国人请教,只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也足够了,因此更加坚定了继续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应时之作,初代皇冠年代,几乎日本所有的乘用车都是用作出租车,但丰田极具先见之明,将目光投向了私人用车领域。年,丰田推出了定位于出租车的Master和定位于家用车的ToyopetCrown。
定位于出租车的ToyopetMaster
那个年代,日本流行黑白电视、洗衣机和冰箱「三大件」。而拥有轻快风格和豪华装备的ToyopetCrown,迎合了日本国民高涨的消费欲望,其 速度可达到km/h,并且能带来舒适的驾驶感受。比起略带寒酸气的Master,毫无疑问 代皇冠更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
作为家用车,拥有对开式车门的ToyopetCrown成了大众的憧憬,收获了超高人气。1.5升的4气缸顶置气门引擎可以产生48马力。另外,ToyopetCrown还安装了力量强大的刹车系统。
初代皇冠改款
年,初代皇冠进行了 幅度的改良,采用了 功率达到90马力的1.9升引擎。之后,丰田还推出了名为「Toyoglide」的自动挡车型。
皇冠不仅让丰田大获成功,更为日本现代国产汽车奠定了基础。而「皇冠」这个名称在诞生了60余年后,依旧被沿用了下来。
第十四代皇冠
赞赏